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集合10篇)

时间:2023-06-17 09:44:26 范文大全

分析、研究工作、学习、思想的某个阶段的经历或状况,并得出规律的结论。下面是范文狗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多篇合集,全方面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能帮到您!

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1篇

第三单元──现当代写人记事散文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它们都是回忆性、纪念性的文章,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愤怒、悲悼之情,发深邃、邈远之思(《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二是写伟人、名人之事,表赞美、颂扬之情,传活泼、幽默之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些课文都包含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生哲理,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咀嚼,带来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也可以获得丰富的语感和写作的启示。

学习本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既要学习品人,又要学习品文。品评人物,要以性格、品质为关注点。例如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显示出豪爽的性格,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显示出真率的性格。有时人物的性格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如刘和珍既是温和的又是英勇的。品评人物,不仅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还要注意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外貌言行容易描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则难于准确地把握,而高明的作家则擅长此道,如巴金坦陈深藏的心迹,从“忏悔”入笔,写出了一个大作家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品评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中的时代因素,将对人物的分析,与对时代背景的分析相结合。如刘和珍身上具有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的执著追求精神和英勇献身精神,这是和平年代的青年所没有的特点;巴金自我解剖自己身上的一些特点或弱点,也体现历史和时代留在作家身上的特殊印记。

品文,就是品赏文章(在这里是散文)的一般作法、特殊技巧和语言艺术。以前语文课堂上习得的方法仍可沿用,在本册第一单元里学到的欣赏诗歌的方法也可灵活运用于本单元。本单元品文的内容大致包括:赏析写人技巧,如刻画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赏析叙事技巧,如与人物相关的材料的详略安排,叙述的先后次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还有其他一些技巧,如修辞方法,白描,渲染,直抒胸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散文的语言艺术,也是学习这个单元要着重揣摩和赏析的。就像诗歌的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一样,散文的语言同样是艺术化的语言,散文的语言与诗歌的语言相比,具有不同的艺术趣味,从一定意义上说,散文的语言离学生常用的书面语言更近,这是胜于诗歌的语言之处。本单元的练习多有语言题,主要是从欣赏的角度来学习这些语言的,其实不限于这些语言题,在学习每篇课文的时候,都可以品味课文中精彩的和关键的语句,还可以仿写课文中的语句。有些课文作了评点示例,学生也试着评点课文,评点课文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赏析课文语言。

二、复习要点:

抓住细节;

分析个性;

体察倾向;

品评亮点;

圈点批注。

背诵:《记念刘和珍君》第二、四节

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

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4篇

第1课《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秋。这年2月,-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

字词

百舸(gě)橘(jú)子洲廖(liáo)廓

峥嵘(zhēng róng)挥斥方遒(qiú)遏(è)

背景与主题

《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秋。这年2月,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伟人与词作

《沁园春·长沙》不是普通词人的词作,它体现着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气魄。在具有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的笔下,自然之景注入了伟人强烈而浓厚的主观色彩。

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

万人皆悲的秋景,在革命家-的眼中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

词的下阙由景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阙集中描写了主宰大地命运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有敢于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正是他们,主宰而且能够主宰这个世界。他们有雄心,有才干,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激情洋溢。

王国维曾经说过:“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伟人赋自然之景以深刻的哲理,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揭示了在斗争中求生存的自然规律。面对壮阔的景色,联想现实,由“怅”到“问”引导人们从大自然的主宰进而思索人类的主宰,含蓄、深刻且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词中“看”和“忆”的作用

“看”和“忆”是领字。“看”字领起了上阕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忆”字领起往昔充满革命激情的学习、斗争生活。

领字,又叫一字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它只有一个字,常冠于一句或数句之上而又不断开,诵读时只作语音上的小小停顿,它主要由副词和动词充当。“一字逗”以下的几句要一气贯通,形成一个整体。

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这首词的语言,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常从容淡静。 古: 言行举止适度得体。 今: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 古: 不去赴任。 今: 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 特地征召。 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周密无际。 古:四周严密。 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 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 古: 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下来。

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6篇

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

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7篇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8篇

第一单元

qìn(沁)园春 分mì(泌) màn(漫)江 màn(谩)骂 百gě(舸)

寥kuò(廓) xié(携 )来 zhēng(峥)嵘 挥斥方qiú(遒) 万户hóu( 侯 )

浪è(遏)飞舟 páng(彷)徨 寂liáo(寥) 彳chù(亍) 惆chàng(怅)

凄wǎn(婉) 颓pǐ(圮) 青xìng(荇) 浮zǎo(藻) 漫sù(溯 )

长gāo(篙) hāo草 (蒿 ) 枯gǎo(槁 ) 斑lán(斓) shēng(笙)箫

青tāi(苔 ) 荆jí(棘) 火bō(钵) niǔ(忸)怩麦zāo(糟) 发jiào(酵 )

dùn (炖)肉 团jī(箕) 凌wǔ(侮 ) chì(叱)骂 踟chú(蹰 )

第三单元

liáo(寥)落 长歌dàng(当)哭 fěi (菲)薄 桀ào (骜) dié(喋)血

立Pū(仆) 风尘púpú(仆仆) lìn(赁)屋 àn(黯)然 è(噩)耗

尸hái(骸) chuāng(创)伤 浸zì(渍) gàn(干)练 zhǎn(辗)转

yǔn (殒)身不xù (恤) 作yī (揖) tǎng(倘)使 解pōu (剖)步lǚ(履)

谦xùn (逊) jiǒng(迥)乎不同 bǐng(屏)息 叱zhà(咤)风云 chà(诧)异 lì(莅)临

第四单元

紫jīng (荆) 花 易zhì (帜) 停bó (泊) 超zài (载) 登zǎi (载)

mēng骗(蒙) měng古 (蒙) 婆suō (娑) è梦(噩) xī(嬉)笑

zhuàn写(撰) chú菊(雏) zhì息(窒) 绿树成yīn(阴) bō夺(剥)

bāo(剥)果皮 夏yǎn (衍) lòng堂(弄) 游shuì (说) qì据(契)

ǎo断(拗) ào口(拗) 执niù (拗) dìng(锭)壳 hǒng骗(哄)

起hòng (哄) 气hōnghōng (哄洪) ruò(偌)大 污miè(蔑) chuǎi测(揣)

chuāi(揣)着 挣chuài (揣) yì年(翌) héng(横)亘 hèng(横)财

酝niàng (酿) zuō(作)坊 一鼓zuò气(作)

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9篇

于寡人之于国 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 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

赵氏求救于齐 向

以 请以战喻 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

之 填然鼓之 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 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 音节助词,不译

胜 谷不可胜食 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 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 能承受

兵非我也,兵也 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将兵万人 士兵

穷兵黩武 战争

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 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引兵欲攻燕 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 避开、退却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 四的代称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

【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集合10篇)】相关文章:

1.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集合10篇)

2.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实用11篇)